
&苍产蝉辫;
&苍产蝉辫;
【负责人介绍】
傅启华,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,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转化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、出生缺陷研究室主任,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、精准医疗实验诊断中心执行副主任。主要从事遗传性疾病、罕见病及重大出生缺陷等的分子诊断和致病机制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、局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10多项,发表论文150多篇,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0多篇,参编著作5部,其中副主编2部,主编2部。2009年入选上海市科委 “浦江人才计划”,2011年入选上海市卫计委“新百人计划”。
&苍产蝉辫;
&苍产蝉辫;
&苍产蝉辫;
【研究方向与成果】
儿童遗传性疾病分子诊断与机制研究
&苍产蝉辫;
傅启华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遗传病的分子诊断与遗传机制研究,其工作重点是围绕“出生缺陷与罕见病的致病基因与发病机理”这一核心问题。首先精准、系统地鉴定儿童出生缺陷与罕见病的新型致病基因,其次构建发育异常的体内体外跨物种疾病研究模型,并通过绘制发育异常的单细胞/多层次/空间组学图谱,在系统水平揭示发育异常的关键干预靶标,进一步探索发育障碍的小分子药物、(干) 细胞、基因治疗等干预策略,并最终构建儿童遗传性疾病精准诊疗的研究范式。近年来作为主要完成人:
(1)先天性心脏病是第一大出生缺陷疾病,出生缺陷遗传学课题组自2018年10月与贺林院士合作开展了“中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基因组研究计划”已完成600余例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系及散发病例的全基因组/外显子组测序,初步探明了中国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遗传变异图谱及新的致病/风险位点。
(2)利用自主开发的CNVplex技术,对231例严重CHD类型之一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(TAPVC)患儿样本及200例健康对照样本进行了拷贝数变异检测,证实15q11.2微缺失与TAPVC显著相关(P=2.9×10-4);进一步招募携带15q11.2微缺失的TAPVC核心家系进行体外心肌细胞诱导分化,结果显示,来自患儿(TAPVC合并房间隔缺损)的iPS细胞在诱导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发生明显改变,无法分化为正常跳动的心肌细胞,提示15q11.2区域有调控心脏发育的关键因子(J Med Genet, 2020)。
(3)开发建立 CNVPlex 技术检测 22q11.2 拷贝数变异的方法,并证实其在检测 22q11.2 微缺失综合征的临床实用性,揭示22q11.2 拷贝数变异在先心病患儿中的发生频率及分布情况(BMC Genomics, 2015, 2018)。
&苍产蝉辫;
&苍产蝉辫;
&苍产蝉辫;
【代表性论着】
Li X, Shi G, Li Y, Zhang X, Xiang Y, Wang T, Li Y, Chen H, Fu Q, Zhang H, Wang B. J Med Genet. 2020 May 6:jmedgenet-2019-106608. doi: 10.1136/jmedgenet-2019-106608. Online
Zhang X, Wang B, Zhang L, You G, Palais RA, Zhou L, Fu Q. BMC Genomics. 2018 Jun 20;19(1):485. doi: 10.1186/s12864-018-4833-4.
Zhang X, Xu Y, Liu D, Geng J, Chen S, Jiang Z, Fu Q, Sun K. A modified multiplex ligation-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22q11.2 copy number variations in pati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. BMC Genomics. 2015 May 8;16(1):364. doi: 10.1186/s12864-015-1590-5.
Yang H, Zheng Z, Cai H, Li H, Ye X, Zhang X, Wang Z, Fu Q. Hum Genet. 2016 Oct;135(10):1181-9. doi: 10.1007/s00439-016-1701-7. Epub 2016 Jul 9.
&苍产蝉辫;
&苍产蝉辫;
地址:上海市东方路1678号
电话:021-38626161
邮编:200127
电子邮箱:测产蔼蝉肠尘肠.肠辞尘.肠苍
版权所有:911制品 | 摆沪卫(中医)网审摆2013闭第10123号闭
官方微信号
患者订阅号